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现在是 2024.12.4 凌晨 2:57,我花了快三天的时间洗干净一批数据挂上大规模实验开始等待量化结果。尽管已经非常晚了,且熬夜着实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写作的想法就是这么不切实际的涌了出来,加上熬夜的巨大惯性把我按在工位上动弹不得。在斗胆采用这个千古名篇的标题下,我试图把近期的一些工作进行整理。
Sect. 1 我现在在做什么?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公式化的回答是为了毕业也为了前途而奋斗:在过去三个星期,我弄完了一个大项目的图,开始了我新项目的大规模数据收集清洗以及实验,并且同期在清理之前的一些拒稿杂事。非公式化的回答嘛… 我想是利用来之不易的平台能做点自己的探索。
是的,我愿称之为探索,毕竟有实质性的“探索”感触,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博士初入学时,因资历尚浅且事务繁多,我感到难以施展,有力无处使。虽然本科期间参与过不少学术活动,却未能培养出真正的"自主科研"意识。坦白说,那时的我更像是提线木偶,只懂得完成本科导师的要求(注1),远未达到独立开展研究的水平。刚进入博士课题组时,我就像溺水一般无所适从,又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因为没有人再给我具体指令了。经过一年半的坎坷历程,我完成了一个小型研究作为科研入场券,再加上组内各位同门的悉心指导,终于渡过了这个迷茫阶段。
从三个月前到现在的这段日子,大抵是最有获得感的日子。尽管目前为止我仍然一篇文章都未被接受,但每天产出自己的东西,收集自己的结论,这种感觉在之前从未有过。回到开头的问题,我现在在做的,说俗气点,算是真正踏上追寻属于自己的学术道路了。从最初的被动接受指令,到现在能够每天产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转变让我深感欣慰。虽然发表论文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但我相信,正是这种独立探索的能力和热情,才是一个研究者最宝贵的财富。
Sect. 2 这个阶段相对于之前又多了什么新思考?
我觉得主要集中在“如何把一个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我目前养成的一个习惯是,在面对一个问题,先弄一个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复杂到没办法再复杂的解决方案,再开始一步步化繁为简,看什么地方是冗余的,什么地方需要强调。如此往复,简化到完全不能再简化后,这个方案就能登上大雅之堂了。
在这个过程中,(注2)中提到,伙伴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与同行交流,作为刚刚入门的菜鸟,我难免被资深的同行们多次强力驳斥和吐槽,但这不仅让我获得了新的见解和反馈,还强迫 (force) 我以更清晰和严谨的方式思考问题。这种简化和提炼的过程,实际上也加深了我对研究本质的理解。
在追求简单化的同时,我也在学习如何在"简单"和"肤浅"之间找到平衡。过度简化可能会损失重要的细节,而保留适当的复杂性又是必要的。这种平衡感的培养,或许是我在这个阶段另一个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可能一个其他的变化就是…更佛系了。这里指的并非完全的不管生活中的事情,更偏向于对结果没有那么看重,对,我想到用什么词描述了。
更能够接受事情悬而未决的状态了。
我坦承之前性子较急,总想立刻看到事情的成效。然而,研究工作本就充满不确定性。正如前文提到的,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反馈,我学会了接受批评和质疑——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悬而未决"的状态。
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中,我逐渐培养出耐心。一个表面简单的问题背后往往藏着更深层的复杂性。就像在寻找"简单"和"肤浅"之间的平衡时,某些问题确实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在反复迭代和改进中慢慢完善。
虽然到了博三我仍未发表任何文章,若是从前的我可能会因为看不到终点而焦虑不安,但现在我能平静地专注于做好当下的工作。
有句话说的好,尽管我找了很久居然没有找到原出处:
永远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Sect. 3 一些仍待解决的问题
相比于得到的东西,还有许多的短期的长期的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比如说,怎么发掘一个“好”的问题——什么叫“好”?
又比如说,研究该在多大的范围 (scope) 内进行?是天马行空的先不受限制的让思绪任意飞舞,然后落得无事可做的窘迫,还是先限制得很小导致行事局促?
再比如说,之前没有开始独立意识之前做的一些小工作要如何和现在的这些大工作串起来?下一个工作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走?
这些问题我只能一边做一遍想了。
但,乐观的来看,每一年和前一年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虽然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明确答案,但正是这种探索的过程让研究工作充满意义。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悟到这些的时间点有点晚,导致相对末期才开始搞大课题,造成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Fin.
2024.12.4, 4:14 AM
注释
1:此处并未含有对本科导师的负面评价,相反,本科导师充当将本人领进科研的角色,实属珍贵。若有闲将会单独再开一篇文详细阐明。
2: Yanai, I., & Lercher, M. J. (2024). It takes two to think. Nature Biotechnology, 42(1), 18-19.
- Author:Peter Kam
- URL:https://blog.petergam.top//article/overnight-thoughts-2024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